close

 

  人的生活離不開大大小小的家具,其實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家具存在,但當時的種類並不如現在來的齊全,材質也都是使用石質、木質或樹葉居多。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,便延伸出了各種材質的成套家具。到了現代,注重實用性的同時,也更注意美觀、安全、統一性,系統家具也因此開始嶄露頭角。

 

  在家具演變的漫漫長史中,每日都要用到的「床」也不是一發明就長得和現在一樣,那麼古人到底是睡在什麼樣的床榻上面呢?

 

「席」地而坐的西周

  西周時期時期,中原並沒有床,也沒有椅子,無論是吃飯睡覺讀書都是在「席」上,因此「席地而坐」是當時最普遍的狀況。

 

 

  早期的席是由樹葉製成,到後來材質非常多變,例如:竹席、布席、熊席(以獸皮製成)。西周的禮儀制度嚴謹,什麼人要用什麼材質、花紋的席子都有所規範。席坐文化一直到「五胡亂華」之後,隋唐兩代胡化漢人統治才漸漸沒落。不過,這種文化在鄰近的韓國、日本都還能看到影子。


 

「床」前明月光,並不是指床?

可摺疊的胡床

  詩仙李白著名的詩「床前明月光,疑似地上霜」中的「床」,指的並不是睡覺的床,而是當時的一種椅子:胡床。這種椅子大約是公元前三年,從希臘那邊傳過來的,有點類似現代的折疊凳,中間坐的地方通常為布面。因為椅子可折疊,很方便攜帶。

 

  那睡覺的床是怎麼來的呢?傳說中,神農氏不只嘗盡百草,還發明了「床」:大概在新石器時代,北方出現了「土坑床」。將睡覺的地方架高,在底下燃燒柴火,以度過寒冷的冬天。不過由於南方的氣候遠比北方溫暖,所以一直沒有這種「床」。

 

中國出土最早的實體床具

  至於現代最早、保存完好的實體床,是戰國時期河南信陽長台關某古墓的陪葬品,做工細緻長225、寬136公分,床體架構十分完整,床架全部採用髹漆彩繪(戰國的漆器方式),可以看出當時「床」的製作水平已相當高,並非新造出來的產物。只是當時床的高度還非常矮,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才和現代床一樣高。

 

 

漢代漆器床具

 

  到了漢代,「床」不僅是指臥具、坐具,也會把其他家具也通稱為床,如梳洗床、火爐床、居床、欹床、冊床等,甚至有人把自己所騎的馬也稱為「肉胡床」。此時的漆器文化也到了高峰,幾乎每個家具都會用漆,圖案多採用自然景觀、植物和神獸,以繁華的簍空設計,呈現出中國式特殊的美。

 

 

宋代權力象徵:拔步床

  宋代開始,出現了一種「拔步床」,又稱為八步床,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床具。特色是在床榻外多了一層「小木屋」,左右兩側可以放置雜物或椅凳,有些還會在這個空間內安裝窗戶,因為華麗的雕刻花紋使得床具十分昂貴,是當時財富權力的象徵之一。

 

 

高僧才能睡的羅漢床

  講到床,便不能忽略明代很著名的羅漢床。這種床比較特別,它多是放在正廳裡面宴客,而不是拿來睡覺。相傳這種床是從寺廟裡面傳出來的,當時德高望重的住持白日被稱作「羅漢」,他們白日在羅漢床上打坐念經,晚上直接宿在這裡,因此這種床椅就稱為羅漢床。

 

 

想當隱居高人?你必須先有一張「榻」

  古人的「床榻」二字,到很後期才真正分成兩種物品,《說文解字》中甚至直接稱床為「榻也」。在唐朝之前,因為大多都是「席」地而坐,床的高度也不高,因此兩種物品常常混和著用。若真的要分,榻指的是低矮、四周沒有圍攔的坐具。

 


 

  不過,雖然是差不多的物品,但除了羅漢床之外,「床」卻一直都是放在臥室裡面,甚至被古人認為是的「俗物」。而「榻」則是會擺在書房、宴客廳等地方,有些會在上面擺矮茶几、放上靠枕。當時的人普遍認為「榻」是清高的象徵,因此讀書人大多會有一張榻。



 

  無論是席、床還是榻,對中國古人來說都有獨特的意義。每個時代的人,各種家具的意義也不一樣。以床舉例,長輩平時使用的床,兒孫輩使用的床,新婚所使用的床都不一樣,可謂種類豐富。但隨著時代演進,中國華美的雕刻也被機器取代,手藝逐漸失傳,這些雕木家具也逐漸成為古董的象徵,也許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面看到這種四角鼎立、有厚簾子的大床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